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钢铁报国”精神传承,结合“东北抗联精神”育人的思政元素,探索提高课程思政效力的新内容、新路径、新方法,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具有“熔铸红色基因 甘为钢铁人梯”精神的教师队伍。2025年4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就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班子成员及全体教研室主任参加了本次会议。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孙野详细地介绍了学院四个专业的基本情况以及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和冶金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开展情况和面临的现实困境。
贾楠院长介绍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要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指示精神,明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的理念及思路。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致力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校特色,将“赓续东北抗联红色血脉、厚植钢铁文化情怀”的文化内核根植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而行过程之中,着力打造突显辽宁科技学院文化特质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名片。
本次交流会议使两个学院围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达成共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组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联合教学团队,开发学科特色思政案例库,定期开展示范教学。形成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备课的模式,发挥各自专长,让“专业+思政”“思政+专业”双向受益。重塑“课程即思政”的育人观,打破“专业与思政二元对立”思维。精准挖掘思政元素是专业知识的自然延伸,落细落小落实,构建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映射体系。明确教师对待教学、课程、课堂和学生的态度,既是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更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健全长效机制,实现育人能力螺旋提升,落实教师思政素养与育人能力双提升机制。坚持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而行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